——記安徽華星智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金華
在肥東縣企業家當中,馬金華算是很獨特的一個。從小作坊式的彈丸之地,到花園式的現代化龍頭企業;從簡單的代加工,到擁有16項國家專利,其中,安全自動柔性載車技術、防墜落裝置和行程控制裝置等多項專利還填補了國內空白。馬金華與他的企業能夠一步步走向成功,與他創造的“孝子入企”的用人之道有著很大關聯。
企業“三道”涓涓細流
對于企業的運行,馬金華講究的是“三道”,即“老板厚道、員工周到、取財有道”,他確實是這樣踐行著。所謂“老板厚道”:一直以來,馬金華不僅積極地參與社會各類慈善事業,對于員工也是相當厚道的。凡在公司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員工,其父母每人每月可獲得由公司給予的100元盡孝補貼。公司現在正在籌備上市,馬金華說:上市之后,員工將會持股達50%,要讓公司的紅利與每個員工分享。馬金華有句口頭禪:企業不是我自己的,身為企業家身負著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即: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可見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將心比心的關系。所謂“員工周到”:公司將“孝子入企”納入規章,對不孝敬父母的員工進行教育引導,屢教不改的進行勸退,絕不留用。企業在制訂制度時,把“孝敬長輩”作為考核首要標準。把歌曲《母親》作為企業之歌,讓職工人人傳唱。馬金華選才最看重人品,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他認為一個孝順的人,對于企業精神和凝聚力的提升有著重大作用。
回報社會 敬養桑梓
馬金華的企業越做越大,同時,他對家鄉和社會的回報也越來越多。 他的老家在肥東縣石塘鎮大莊村馬田埠自然村。提起馬金華,村里人都說他是個節儉、勤奮、堅強、知道飲水思源的人。馬金華在村里輩分高,大家都很敬重他,每次村里人有了糾紛,由他處理大家都服。盡管他現在富了,但跟鄉親們的感情卻沒有疏遠。有時從城里回鄉,他常蹲在田埂上和鄉親們一聊就是幾個小時。他說,和鄉親們聊天是一種享受。每次逢年過節回來,不管誰家,上了桌子就只管吃喝,從不把鄉親當外人看。
修路、助學、濟老是企業家馬金華回報家鄉的三大法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馬金華所在的村委會辦公場所破舊、設施陳舊,鄉間泥巴路給村民帶來諸多不便,那時,事業尚處于初期的馬金華就陸續贊助辦公設施、幫助村里修筑石子路。多年來,馬金華對于教育和敬養老人的投入不遺余力。2003年,長樂鄉孤兒李海燕上大學的學費沒有著落,他聽說后就安排員工送去千元資助她上學,得到資助的海燕順利地圓了大學夢。馬金華還與多家機構達成協議,每到節假日,他總會擠出時間去全縣的一個鄉鎮敬老院慰問,為老人送去紅包和御寒棉被。馬金華還準備在自己的家鄉建立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目前選址已經結束,進入籌劃階段,僅此項工程,就將投入近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