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方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其中,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文明素質的提高,尤其是針對貧困群眾如何想策略、定措施、找準路子,解決他們的“精神短板”,促使他們從精神文明的角度去尋求新的生活,“振興鄉村”才是全面的、系統的、完整的。
人多地廣,距離縣城較遠,如何統籌做好鎮村兩級精神文明建設,在精神家園層面上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送去福音,讓他們振作精神,與時俱進,這是古城鎮精神文明建設一項重點工程。由于該地區群眾主要從事農業,傳統種植和小農思想左右,一些迷信封建思想的固化,一旦天有不測,極易導致貧困現象的出現,解決農村貧困群眾“精神短板”這一突出問題,就是要從他們的具體內質上“尋根求源”,在問題產生的根子上下功夫,要以弘揚優秀傳統文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在精神上為特定群體解開“自閉”枷鎖,釋放本土特有的勤勞、勇敢、善良、創新為主體的美德能量。
以傳播家風家訓,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為引導,讓貧困群眾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群眾身上有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貧困人群亦在其中,勤勞、勇敢、簡樸、善良、樂善好施等等比比皆是,關鍵在于善于發現。鎮文明辦通過在全鎮范圍內開展形式多樣的“傳家風、立家訓”活動,引導他們去追求真善美。同時結合民主法制教育,幫助他們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素質,自覺維護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文化民生工程,讓他們記住“鄉愁”。為有效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古城鎮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切實加大對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投入,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些平時足不出戶的貧困戶也漸漸被吸引,他們走出家門,融入到農家書屋、老少活動之家之中,與眾同樂。2017年度,全鎮先后開展送戲進萬村26場次,組織十九大文藝小分隊演出10場次,每年更新農家書屋書屋4500余冊。著力加強貧困戶技能培訓,推動貧困戶轉移就業。截至目前,全鎮已有191戶、263人實現了轉移就業。
深化文化主題活動,創造特色文化產品,為貧困戶送去文化春風。一年來,通過“我們的節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展,使農村豐富的傳統文化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廣大貧困戶通過主動參加活動,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主題活動覆蓋全年,覆蓋農村各群體。在主題月的基礎上,還著力打造“全民文化月,送戲進萬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