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2020年以來,牌坊鄉民新民族社區為徹底改變整村面貌,通過外出觀摩學習取經,并結合村現實情況,以“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為指導思想,按照“全面整治、全域提升”“三清一種一打造”的整治思路,以農村垃圾、農村改廁、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以“黨建引領+美麗經濟發展+人居環境提升”創新做法,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一、堅持群眾主體 ,創新黨建引領。
支部吹哨、干部報到、發動群眾。村兩委干部以身作則,率先整治自家亂堆亂放問題,爭做整治“帶頭人”。通過座談會、板凳會、走訪群眾等方式,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發動群眾并激發群眾參與農村環境整治的熱情和積極性,營造“上下一心、齊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氛圍。把“留綠”“留舊”“留文”“留魂”理念融入整治全過程,不搞大拆大建,著力解決“沒有規劃搞整治”的問題。
二、全面開展整治 ,發展美麗經濟。
成立自然莊整治理事會,成立自然莊“五老工作站”,重視發揮地方群眾作用,弘揚“五老精神”;明確村兩委干部職責,按照自然莊包保責任制,明確村書記、包組干部為第一責任人,分片排查自然莊環境,形成問題清單,細化整治任務,按照時序推進,實施銷號管理。堅持“公共空間、全民共有、公眾共享”的原則,重點對公共空間進行整治,集中清理雜物,分類實行改廁,強勢拆違拆破,把干凈衛生作為目標底線。打出企業合作“組合拳”,體驗稻田捉蝦樂趣,學習農業現代生產,回味傳統農耕文化,回歸田園親子采摘,品嘗農家特色土菜。最終形成“沿產業線,走黨建路,體驗農耕,回味鄉愁”美麗經濟發展道路。
三、健全長效機制,提升環境質量。
環境保潔網格化管理,專業團隊常態化維護。采取發放倡議書、明白紙、村內“大喇叭”等方式,動員黨員、退休干部投身整治,挖掘宣傳先進典型,強化村民環境意識;制定基層黨員聯戶制度,按照“就親就熟就便”原則,由黨員自主申報認領聯系戶,以“四必到、四必訪、四必報、四必評”為工作目標,帶領并指導群眾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全面發動村民參與,確保清理一處、干凈一處,建設一點、美麗一點,最終實現村莊由一時清潔,向保持長效清潔轉變,避免反復反彈。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