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東縣張集鄉不斷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著力凝聚“紅色力量”,提升基層黨建、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讓基層治理變得更有溫度,真正實現為民服務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村級事務積分考評探路鄉村治理。
該鄉新袁社區有個特別的“原鄉超市”,最近村民已經習慣到這里用積分兌換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生活用品。如何爭取積分呢?張集鄉新袁社區在袁李新村試點推行村級事務積分考評管理制度,將村容村貌考核、村級事務管理、移風易俗推進、聯防聯治等17項考核指標納入,并將主動踐行“包公家宴”精神列為重點加分項。
據了解,袁李新村安置點安置居民185戶,涉及8個村民組。每個村民組成立一個由村民自己選舉出的理事會,由理事會每月打分一次。截至目前,新袁社區已完成第一期對社區常住村民鄉村環境治理的積分制考核,綜合評出“最美庭院”3戶、“光榮之家”8戶、“十星級文明戶”6戶等,共計發放普惠制獎品117戶。“自實施積分考評以來,效果非常明顯,群眾能夠積極‘各掃門前雪’。以前各家各戶的兩個分類垃圾桶,會放得離自家大門遠遠的,現在都放到合適的地方。”新袁社區黨委書記袁平介紹。
通過“積分制”的推行,安置點居民參與自我管理的熱情被進一步激發,安置點保潔成本明顯降低,移風易俗推行順利,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進一步得到提升。
紅色土地蝶變蹚出發展新路。
張集鄉在持續推進“三大革命”“三大行動”,落實縣委文明創建、“三線三邊”各項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申報薛集社區整村推進安置點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朱瓦廟”“官塘劉”兩個較大自然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目前,均已完成規劃設計。在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在本地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張集鄉上半年文明創建月評考核排名,已從1月份倒數逐步升至6月份第七。
7月1日,重新維修布展后的黃疃廟戰役紀念館將正式免費對外開放。作為黃疃周邊地區機關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基地和黨員活動重要場所,黃疃廟戰役紀念館已經成功申報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紅色土壤”滋潤下,張集鄉涌現一大批優秀社區干部,努力把事情干好,在田間地頭把事做好,爭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紅色領航引領基層實干為民。
在張集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領頭人必須是基層黨組織的“一把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群眾路線。同時,利用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化手段的有效補充,使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更加多元、更加及時。今年4月份,張集鄉黃疃社區干部方先兵收到方成來老人送來寫著“人民的好干部,生命的保護神”的錦旗。原來,在方先兵日常走訪時,遇到這位老人在家突發疾病暈倒,他迅速將老人送到醫院,通知在外務工子女趕緊返回。一聲感嘆:多虧方先兵為老人爭取到黃金“二十秒”。因為及時救治,住院一個多月后,老人轉危為安。若不是老人送錦旗,鄉里、社區都不知道這件好人好事。
以“千億肥東·紅色領航”工程為引領,該鄉強化社區黨組織鄉村振興主體責任,切實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社區黨組織陣地標準化建設,實施思想武裝、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基層組織服務等五大質量提升工程。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支持多村聯合抱團聯建,或者入股產業園建設模式,進一步爭取部門、企業對口幫扶,用好用活政策,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張集鄉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注重地域特色,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讓廣袤鄉村更有活力,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貢獻張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