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東縣深度挖掘境內紅色教育資源,持續強化黨員黨性教育,不斷提升黨員思想素質,切實將黨員教育抓在日常、融入經常,著力提升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質量。
建強紅色陣地,盤活本地資源。肥東縣在切實強化紅色教育基地的實際效果上下功夫,在更新展陳、規范講解、豐富載體、擴大影響上持續發力,打造一批布展質量高、活動開展好、黨員口碑優的紅色教育基地。在保護好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茶壺山革命烈士陵園、蔡永祥紀念館、青龍廠新四軍東進抗日紀念館、十八聯圩等紅色資源的基礎上,實施新四軍第四支隊東進抗日紀念館升級改造。總建筑面積4339平方米,展陳面積和成列內容大幅增加。深入挖掘柯武東舊居、黃疃廟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景點或文保點,并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修繕。投資4.6億元重點建設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生態文化園,聯動橋頭集路VR小鎮、撮街,打造以渡江戰役為主的紅色旅游體系。將紅色革命地連點成線、串珠成鏈,打造30分鐘“紅色文化生態圈”,形成了一批有跡可循、有史可講、有景可看的紅色教育陣地群。
講好紅色故事,學習偉大精神。將紅色教育融入黨員“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通過組織參觀革命遺址、上巡回黨課等多種形式開展黨員活動,不斷增強黨員意識,淬煉黨員黨性,強化愛國主義教育。遴選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黨員干部和專家學者,組建黨史宣講團,到“農家小院”“田間地頭”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宣講,并將學習、交流與文藝演出等方式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截至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近50場黨史宣講活動,近4000人接受紅色文化洗禮。深入開展“紅色板凳會”老物件講述紅色故事”“紅色故事會暨紅色電影展播”等活動講好黨的故事。依托肥東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精心選擇十個點,串點成線,推出紅色旅游線路,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充分發揮現場教學點的優勢,寓學于游,寓學于品。
創作紅色作品 ,補足精神之鈣。以建黨100周年為主題創作了快板《光輝歷程100年》、安徽大鼓《眾星拱月玉宇撤》和現代紅色題材廬劇小戲《勛章》。創作了肥東門歌和大鼓書《沸騰的江淮》以及小品《將軍回瑤崗》。攝制肥東英烈專題片《我的紅色革命家庭》,錄制“看紅色檔案聽革命故事”音頻,創作《交通線上的地下黨》廣播劇,拍攝電影《雙山阻擊戰》。依托紅色課題研究,創發有渡江精神動力的文創產品,拍攝電影《瑤崗1949》,拍攝渡江戰役題材電教片《出發》《瑤崗:紅色美好鄉村》。有效發揮線上學習培訓優勢,錄制“空中黨課一一百名書記講黨史”微視頻,利用“學習強國”、“肥東先鋒”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組織黨員群眾集中收看,極大的豐富了學習教育的形式,受到了廣大黨員的普遍好評。
傳承紅色基因 ,根植為民情懷。通過學習本地紅色精神,上好黨性教育基礎課,傳承弘揚紅色基因。以“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為原則,把握“服務為民”關鍵點,讓“先鋒模范”在基層一線亮身份、展風采。設立黨員為民服務驛站,持續開展走訪慰問等、志愿服務活動,發動黨員結合自身實際,為身邊群眾辦實事好事,目前已累計實現群眾“微心愿”1.4萬余個。在全縣直接面向群眾、面向社會的窗口單位黨組織和黨員中,組織開展“黨員先鋒崗”和“黨員示范崗”創建工作,通過申報創建和驗收評估,進一步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成效,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以擔當作為彰顯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凝聚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