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導鄉趙亮社區緊扣“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要求,聽取群眾呼聲,聚焦百姓“急難愁盼”,從小處著眼、實處發力,推進基層網格化治理,大力提升服務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長效化水平,以紅色“微網格”凝聚治理“大能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建設“年輕化”支部堡壘,讓“老守舊”變為“新擔當”
“組織+黨建”打開組織建設“新局面”。以社區黨組織換屆為契機,拓寬選人視野,選優配強村兩委,為組織注入新鮮血液。推選90后年輕高學歷人才作為村兩委主力,聘請老村書記作為鄉村治理顧問,確保基層工作開展張弛有度。同時構建“第一書記+網格長+網格員”管理機制,針對社區空心化和老齡化等問題,形成以黨總支書記牽頭的網格指揮長,第一書記和老村書記為網格監督員,兩名黨支部書記任網格指導員,下設10個大網格,39名網格員,每名網格員對應服務30至60戶群眾。通過多級網格治理,實現整村全覆蓋,打通黨群聯系最后一米。
二、構建“立體化”網格架構,讓“小管理”變成“大治理”
“網格+治理”鍛造基層治理“壓艙石”。面對基層治理“雜、亂、難”的現象,將所有要素入網、所有事務進網。將秸稈禁燒、綜治、疫情防控、扶貧等單一網格向綜合網格轉變,精簡網格員,系統化分配工作,形成“多網合一、一網到底”的治理局面。同時按照“一次談心談話、一次集中宣傳、一次集中走訪、一次集中議事、解決一批問題”的五個一開展系列工作,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工作格局。有效防范、降低、處理、消除發生在基層的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等,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三、構建“多元化”考核體系,讓“要我干”變成“我要干”
“制度+考核”建立服務群眾“鐵紀律”。從職責定位、管理制度、薪酬待遇等多方面建章立制,強化網格員的管理考核,形成《趙亮社區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實施細則》。明確網格員信息收集、民意收集、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等9項基本職責。出臺網格員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綜合日常工作表現和群眾滿意度等,對表現積極、工作突出的,給予績效獎勵和榮譽獎勵;對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不正常履職的,進行通報批評、扣減工資、撤換解聘。截至目前,累計入戶走訪群眾600余人次,志愿服務7次,解決村莊環衛問題點81個,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
四、構建“信息化”治理平臺,讓“E網格”構筑“大保障”
“信息+效能”形成網格治理“催化劑”。突出信息技術與鄉村治理有效融合,全力推進數字化治理應用。建立趙亮社區指揮調度中心,統籌天翼看家、雪亮工程等34個監控攝像頭,對趙亮社區主要道口和人員密集場所進行24小時監控,加強社區安防管理。將ASR、TTS、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與農村基層治理相結合,構建智能“AI語音平臺”,該平臺具備智能語音系統,可以自主完成電話催繳醫療保險、催打新冠疫苗、詢問安全感滿意度等工作,并對全社區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匯總,篩選出存在問題的家庭,使得網格員可以更加精準的服務需要幫助的村民和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群組聯系方式,將社區23個村民組、社區黨員交流群、流動黨員管理群等就地組建為網格治理群,凝聚全員力量,確保服務群眾便捷化,實現鄉村治理智能化。
趙亮社區2022年通過“網格”力量,形成為民服務之網、平安建設之網、感情溝通之網,截至目前共收集整理41個問題,已就地解決如農產品滯銷、路燈維修、水塘清淤、土地糾紛等38個問題,對于短期無法解決的問題,由社區逐級上報鄉、縣,分級處理反饋,共同爭取把問題解決在網格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