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合肥市肥東縣響導鄉位于肥東縣的北部,地處江南分水嶺嶺脊,陽光充足,缺水易旱,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勞動力外出務工,閑置的土地較多。2014年,響導鄉黨委為增加農民收入,引進了生態農業公司,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土地,目前已發展桃園一萬五千畝,每年產桃約1.8萬噸,用工量大約2000余人,加上流轉土地的收入,可以帶動群眾年增收6000余萬元。2021年響導鄉推出肥東“響”桃品牌,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拓寬“響”桃銷售渠道,構建以“春賞花海、夏品桃果、秋冬滋補”的桃產業,推動農業發展提質增效,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廣泛宣傳擦亮“響”桃品牌底色。響導鄉黨委深挖當地資源稟賦,通過舉辦“桃花節”,創辦“采摘節”,組織專業團隊進行品牌宣傳和價值挖掘,講好“響”桃故事。組織開展“認養一顆桃樹”、肥東“響”桃盲盒、肥東“響”桃秒殺、“詩畫響導”主題采風、門店路演等系列活動,在安徽經視、合肥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上進行廣泛報道。組織人員到先發地區取經學習,完善產品包裝、物流等環節設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認可度,實現從果農的賣力吆喝費時費力逐漸轉變為全國各地客商主動找上門來采購批發,提升“響”桃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擦亮品牌底色。
科學種植夯實“響”桃品牌本色。“響”桃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響”桃品牌的打造,產品是硬實力,質量是硬要求。為提高“響”桃品質,夯實“響”桃品牌本色,邀請省市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在桃樹除草、剪枝、施肥、松土等種植環節實地指導,主動對接河南農科院選育優良品種,探索建立現代化果園,培育有機農產品。積極對接農技專家,建立起產品合格標準,明確“響”桃只有經過農殘檢測、甜度、克度、顏色都達標的前提下,方可銷售。通過開展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管源頭、管產品、管標準,管本質,夯實“響”桃特優農業品牌。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扶持新農人,做好政務服務,鼓勵多方支持發展,激活“響”桃市場的一池春水。
產業發展提升“響”桃品牌成色。響導鄉黨委通過自籌和爭取上級資金,對桃園里斷頭路、不通路進行修建砂石路和水泥路,避免群眾在采摘期,因交通問題桃子未及時采摘導致桃子腐爛的現象。通過一些項目積極申請上級資金,增加冷庫建設,解決桃子集中上市時的儲藏問題,提升了桃子出售的性價比,增加農民收入。線上線下聯動,不斷擴展銷售渠道,緊緊抓住鄉村物流建設這一“牛鼻子”,與快遞“國家隊”郵政和順豐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拓寬線上銷售渠道,與生鮮傳奇、百大合家康、美團優選、五星果品、世紀華聯超市、周谷堆水果交易市場等企業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助力肥東“響”桃品牌成長、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同時,為延伸“桃”產業,增加知名農產品類,計劃推出響導桃膠品牌,聚焦當下“中式新滋補”產品需求,將響導桃膠與枸杞、燕窩、蜂蜜、阿膠等滋補單品相結合,制作便于單次食用的組合滋補燉包,可為果農每畝增收1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