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肥東縣以提升黨建引領鄉村基層治理效能為目標,不斷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有效路徑,以織密網格體系、建強骨干隊伍、聚力機制優化為重要抓手,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織密網格體系,構建基層治理“強陣地”。全面推進黨建引領鄉村網格治理工作,指導鄉鎮按“1+1+N”方式,實行“網格指導員+黨小組長+網格員”網格管理模式,每個網格管理團隊由5名左右網格員組成,其中網格長1名,聯系服務50戶至100戶,全縣共劃分綜合網格2516個,實行統一編碼,一網到戶。加強基層場所配套設施標準化建設,實行“三個統一”,即統一陣地、統一標牌、統一著裝規范。2022年以來,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黨代表工作室、黨小組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場地資源,按照有微標識、有微場地、有微機制、有微服務的“四有”標準,打造實用型紅色“微陣地”410余個,在村組醒目位置設置公示牌2300多個,公示網格信息、政策宣傳、為民辦事等內容。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設置民情“回音壁”、公示欄、意見箱等設施,梳理完善“微陣地”為民代辦事項清單,延伸服務觸角,提高為民服務效率。2023年以來,累計幫助困難群眾代辦購藥、買菜、低保申領等事項972條。
建強骨干隊伍,培優化解糾紛“主推手”。按村組推薦、支委選任方式,從村民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網格長以及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員中,選任群眾議事代表1728人,每村5—10人,組建222個代表議事會。吸收340多名有法律知識、熱心公益的社會人士加入,扎實開展各類培訓,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先鋒系列、學習強國等平臺對社會人士進行思想“補鈣”、能力“充電”;通過“現場教學+案例分析”“經驗交流+現場點評”等方式,快速提升社會人士業務水平,確保依法依規調解。常態化開展“網格員小講壇”活動,通過鄉鎮、社區分級搭建“比武”平臺。2023年以來,全縣共開展“網格員小講壇”活動2660余場,5100余名網格員走上講壇,有力推動表現優異網格員傳經驗、曬成果、共提升。
聚力機制優化,奏響共建共享“大合唱”。創新實行“逢四說事”,建立“四定四有”標準,鼓勵村黨組織因地制宜探索創新,農村社區每月逢4日、14日、24日,對涉及群眾利益面廣、情況較為復雜事項,組織利益相關群眾、網格員集中說事,廣泛征集群眾訴求,暢通權益保障通道。近年來,先后打造“解憂驛站”“紅色板凳會”“老汪茶舍”等鄉村治理“自主品牌”43個。建立“四事”反饋評價制度,社區黨組織在事項辦結后5個工作日內,通過與當事人見面、電話聯系等方式進行反饋。實行“一事一評”,評價結果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次,由群眾民主評議。組織143家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簽訂村級治理共建情況、認領清單。結合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工作,推動56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下沉社區網格,領辦幫辦村級難以解決事項,幫助解決基層治理、困難幫扶等問題430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