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肥東縣自5月份以來,通過“五加強五聚焦”,積極開展農村低保工作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活動,提升保障水平。
一、加強聯合聚焦整體推進。會同縣紀委聯合制定《肥東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成立由縣紀檢部門人員參加的肥東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安排派駐縣民政局紀檢監察組組長等人員參加全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動員布置會,進一步明確全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的重點內容、具體步驟與時間節點,印發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重點工作“5個3項要求、1個銜接、8個糾正”內容宣傳單,全縣18個鄉鎮和2個開發園區也有序開展專項整治,從而形成全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加強組織、層層發動、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群眾知曉的濃厚氛圍。
二、加強調研聚焦存在問題。該縣對近年來,省、市、縣巡視巡察、審計、各級紀檢部門查處涉及低保問題和省市縣民政部門及12345市長熱線中涉及反映低保問題的信訪件、來電反映的低保內容進行梳理和歸類,查找3大類6條低保工作中的問題,隨機收集8名鄉鎮民政所工作人員、2名縣民生工程義務監督員、10名有關村(社區)兩委成員、10名困難群眾對低保工作的意見與建議13條,聚焦存在問題,對全縣低保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原因進行剖析,同時細化整改內容,明確整改重點。
三、加強結合聚焦整改效果。在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過程中,主要針對低保經辦服務中容易出現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做到以下結合,確保專項治理取得實效。一是與落實近親屬備案制度相結合。縣民政系統干部職工率先按規定進行了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和未享受低保承諾,141名干部職工填報了近親屬未享受低保待遇承諾書、7人填報了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登記表。同時,全縣18個鄉鎮、2個開發園區完成335個村(社區)近2000多名兩委成員進行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或不享受低保承諾。二是與農村低保平時動態管理相結合。對鄉鎮民政工作人員工作作風問題開展治理,糾正申報材料有的缺相關證明材料支撐,有的邏輯關系不清不明等問題;糾正鄉鎮不敢擔當,不堅持原則,工作中“寧可漏保也不錯保”,該核銷的不履行核銷手續等問題,并在全縣業務培訓會進行警示性集體談話。三是與低保年度提標復核工作相結合。對已獲得城鄉低保和新申請低保家庭的經濟收入、財產狀況等經該家庭成員授權查詢后進行集中核對。目前,已排查農村低保11537戶23129人,2017年以來新申請對象2345人,曾提交申請但未審批通過387戶,2017年以來已退出農村低保對象2675戶。四是與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相結合。會同縣委組織部、縣紀委和人社等部門,對擬在今年的村(社區)兩委換屆參選人員選舉資格進行審定,主要針對近年來歷任的村(社區)兩委成員在低保扶貧等領域中受到黨紀政紀等處罰的進行甄別,建議取消約10人作為村(社區)兩委成員換屆資格、15人不宜作為村(社區)兩委成員換屆選舉資格。此舉起到了警示震懾作用,凈化了基層社會風氣。
四、加強糾錯聚焦信息核對。健全完善社會救助信息核對機制,拓寬申請低保家庭成員經濟收入、財產狀況比對互聯互享部門信息,提高比對信息可信度、準確度;健全完善兜底脫貧工作銜接機制,縣民政部門每月主動與縣扶貧辦部門銜接實現信息互通。目前,全縣農村低保15487戶285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8976戶24092人,其中低保扶貧戶2569戶5313人。今年以來及時為25戶45人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納入低保保障范圍,對不再享受政策的或不符合低保政策的貧困戶還在享受低保的及時核銷。
五、加強公示聚焦公平公正。采取多種形式,堅持落實低保家庭基本信息“雙公示”制度,即:基層長期末端公示制與網上公示制。由鄉鎮統一為各村制作低保公示牌,發放到村實行村務公開欄內在冊的低保長期末端公開公示,且各村(社區)低保公示作為鄉鎮每個季度開展黨風廉政“五位一體”檢查一項重要內容。2017年以來,該縣民政局實施檢查后印發16批次通報落實情況并報縣紀委、縣民生辦進行督辦,且將落實情況納入民生與扶貧績效考評。縣民政部門每月將在冊的全縣低保戶基本信息在合肥市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和市、縣民生網站公示并做到月月更新,各鄉鎮及時落實肥東縣“陽光村務”微權監督平臺有關低保公示內容,縣民政部門每月每個鄉鎮隨機抽查2-3個村(社區)落實低保公示情況,逐月打分評比、年終綜合評分排名,從而督促基層自覺主動、及時真實地向群眾公布低保信息、接受群眾監督,確保低保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