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疃鎮堅持從社區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用好“支部、產業、改革”三舉措,切實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活力,努力把集體經濟做大做強,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支部帶動,激活整村活力。“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該鎮8個社區在換屆選舉中選優配強社區“兩委”,加強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組織村黨組織書記積極參加市縣兩級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組織社區“兩委”干部交流討論集體經濟發展問題,推動社區形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濃厚氛圍。元疃社區種植絲瓜在600畝左右,但都是小農戶單打獨斗,一年下來可能只能保本,在社區黨委書記汪本琪帶領下,成立絲瓜協會將分散的小農戶集中起來,注冊“元疃絲瓜條”這一品牌,通過抖音、微信等線上銷售以及線下與批發市場對接進行直銷,讓元疃絲瓜銷量增加30萬元。
產業拉動,提升致富能力。該鎮摸排整合轄區內小學、村辦公室、水塘等閑置資源,對學校、老辦公室等場所進行改造升級,充分發揮肥東長豐新站三地交匯的地域優勢,將閑置資源變廢為寶對外進行出租,2021年光租賃收入就高達6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縣級資金,利用自身土地優勢,通過“土地+資金”模式產生化學效益,讓集體經濟實現蝶變。2021年塘西社區爭取縣級扶持資金300萬元,在本社區建立了占地12畝的糧倉,僅這一項就為塘西社區增加了近3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改革推動,增加農民收入。2017年元疃鎮三合社區和路集社區被確定為肥東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社區,次年該鎮8個社區全部掛牌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承接工程、勞務輸出、人居環境整治等途徑實現增收,一方面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帶動群眾就業,增加了村民收入。“2021年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增加集體經濟收入70萬元,為群眾增加收入20萬元”,汪郢社區書記汪元武說道。(胡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