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肥東縣以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為重要抓手,發揮歷史優勢,盤活紅色資源,通過建強紅色陣地、豐富教育內容、促進成果轉化,為紅色資源賦能,擦亮黨員教育鮮明底色。
挖掘紅色資源,加強黨員教育陣地建設,讓紅色教育“火起來”。推動各鄉鎮充分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會議室等現有場地資源,組建一批德才兼備、能力突出的專兼職教師隊伍,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教學專題庫,實現“一校一品”,努力將鄉鎮黨校建設成為場地完備、機構健全、課程豐富的黨員教育陣地。依托縣級微信公眾號,新增《青年之音》模塊,定期推送全縣優秀網絡評論作品。圍繞重點工作,在肥東先鋒視頻號適時發布微視頻、黨建電視專題片等優質黨建資源,推動黨員學習從“一時一地”到“隨時隨地”。充分發揮黨員遠程教育站點資源優勢,結合主題黨日活動、“三會一課”組織基層黨員觀看學習。修繕保護蔡永祥烈士紀念館等24處紅色遺址。以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為中心,串聯新四軍東進抗日紀念館、中共合肥黨史館、東鄉支部展陳中心等46處紅色景點,打造“鄉村30分鐘紅色生態文化圈”。利用“七一”“國慶”等重要節日契機,組織黨員走進紅色遺址,開展黨日活動、主題活動。
激活紅色文化,豐富黨員教育內容供給,讓紅色教育“活起來”。抽調縣委黨校教授、縣黨史辦專家及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等部門業務骨干組成黨員教育電視片論證專家團,參與把控制片策劃、拍攝、制作全過程,近年來,拍攝了《紅色文物講故事—譚震林的線編草鞋:一雙草鞋寄深情》《一盞不滅的馬燈》《許傳典》《守望薪火》等優秀黨員電教片,成為開展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創作體驗式紅色劇本《輝映東鄉》,作為省內第一部以黨史學習教育和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實景體驗式劇本,通過閱讀、表演、推理等環節,幫助體驗者沉浸式地領悟革命精神,感受進步青年的愛國熱情。今年以來,該劇本已吸引游客參與體驗3600余人次。以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黨史辦、縣文旅局等七家單位為主,組建肥東縣紅色課題研究辦公室,深入挖掘肥東紅色資源,創新紅色文化宣教形式,以建黨100周年為主題,創作了快板《光輝歷程100年》、安徽大鼓《眾星拱月玉宇澈》和現代紅色題材廬劇小戲《勛章》;創作了肥東門歌和大鼓書《沸騰的江淮》以及小品《將軍回瑤崗》。今年以來,通過送戲下鄉線下演出76場,觀看群眾2500余人次。
傳承紅色基因,促進黨員教育成果轉化,讓紅色教育“實起來”。堅持“實”字當先、“干”字當頭,以實際行動展現教學成果,促進學用轉化。深入實施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緊緊圍繞關切群眾利益的操心事和煩心事,主動下沉一線,梳理問題癥結,解決“急難愁盼”,將暖心服務送到群眾身邊。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構建“村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經濟合作模式,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資源,做好山水文章,建成集觀光、度假、體驗、研學于一體的綜合旅游度假區,帶動餐飲、民宿及農副產品銷售,為周邊提供就業崗位160多個。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黨員示范崗”,組織“先鋒模范”深入基層一線敲響群眾幸福門,點亮群眾微心愿,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暖心。今年以來,肥東縣各級黨組織共征集群眾微心愿267個,共有387名黨員認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