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給基層一些信任、少一些干預,多給干部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勉勵、少一些負擔,多一些“撐腰”“作主”,少一些“不教而誅”
“夾生”一詞原指米飯沒煮透,外頭看著熟了里頭還生。然而,在我們干部隊伍中,有這樣一些干部,他們表面看起來能應付差事,實際上思想跟不上趟、工作拿不出手、擔子挑不起來,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風上還“欠缺火候”,這也是在不同方面所呈現的“夾生”狀態。
一些干部身上出現的“夾生”現象,表現形式各有不同。比如,有的自我感覺良好,對黨的創新理論一知半解,對新形勢不敏感,對新知識、新技術不學習、不了解,沒有思想上的“一下子觸動”,也沒有“一攬子行動”;有的對最新政策一知半解、不清不楚,工作處于“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混沌狀態;有的看起來有能力,但實際上常以“沒干過”“沒人干”等找理由不想干,也常依賴老觀念、老套路、老辦法說自己不會干,這種“身子進入新時代、能力還停留在過去”的干部自然也就干不成事。
這些“夾生”現象的出現最終導致的是工作落實不到位,甚至誤導決策、好事辦成壞事,極大影響了政策的落實落地和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口碑。之所以有這種“夾生”現象,有干部個人問題,也有客觀原因。比如,有的干部黨性修養不高、缺乏責任感,導致辦理具體業務不用心、或是習慣于“臨時抱佛腳”,敷衍了事地做工作、完任務。有的部門單位不注重干部梯隊建設,干部培養缺少傳幫帶,交流輪崗不科學,導致有的干部被“趕鴨子上架”,陷入只能硬著頭皮上的窘境。有的是當前考核制度倒逼強度不夠,一定程度上缺少精準評價干部德、能、勤、績等方面的更有效舉措。
對癥下藥才有療效。針對干部身上不同的“夾生”現象,多管齊下,激發其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提升工作本領。用科學用人導向“糾偏”。比如,在考察考核干部中,加大“無任用”式考察力度,多走下去、沉下來,走到重大任務、重要工程、重點項目第一線,真正掌握第一手資料,克服當“二傳手”和“道聽途說”;要不斷拓展和豐富談話人員范圍,不僅要聽“管他的人”的意見,更要側重聽“他管的人”“他服務的人”的意見,特別注意要引導他們講真話、道實情,而且要把多方了解到的情況加以印證和分析研判,給干部既“定性”,又“定量”。用精準教育培訓“催熟”。一方面,通過理論武裝、黨性教育和黨內生活進一步增強干部的理想信念、黨性修養。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目前黨員干部主要的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和模糊認識,針對性、分主題組織開展滾動式培訓,讓不想“夾生”的干部能夠真正通過學習成熟。用擔當作風“鼓勁”。唯有實干,方能干實。要培養擔當實干的工作作風,不尚虛談、多務實功,勇于到艱苦環境和基層一線去擔苦、擔難、擔重、擔險,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要設身處地為干部著想,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多給基層一些信任、少一些干預,多給干部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多一些勉勵、少一些負擔,多一些“撐腰”“作主”,少一些“不教而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