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之難,難在“千頭萬緒”與“千家萬戶”的交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僅要整體推進、面上發力,也要抓住關鍵、點上突破,全面夯實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底座
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著力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這是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于鞏固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尤為重要。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矛盾與需求的“交匯點”。當前,人口流動加劇、利益訴求多元、治理場景復雜,對基層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戰。有的黨組織仍習慣唱“獨角戲”,部門單位、社會組織、群眾力量分散,沒有形成基層治理強大合力;有的基層干部還是習慣于“一張嘴、兩條腿”的工作方式,數據不互通,臺賬靠手寫,效率上不來;有的群眾需求與供給錯位,服務“供需兩張皮”,群眾急難愁盼未能及時得到精準回應。基層治理既需宏圖遠略,更需匠人匠心,下足繡花功夫。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組織為“主心骨”,以數字化為“新引擎”,以群眾需求為“指南針”,在破局中開新局,于細微處見真章,讓基層治理既“接天線”又“接地氣”,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組織起來,才能無往而不勝。”基層黨組織是治理的神經末梢,也是群眾的貼心人。一些基層領域黨建工作存在虛化弱化淡化、上熱中溫下冷的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領導體制不夠健全、工作機制不夠順暢、組織體系還未完善。主動適應基層治理現代化要求,首先就要在建強組織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探索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的黨組織設置和活動形式,推動黨建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把組織力量延伸到各個基層領域,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充分發揮其政治優勢定方向、組織優勢聚合力、制度優勢強根基。要著眼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加強跨部門工作協同和政策銜接,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星級化管理,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為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服務群眾創造更好條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層治理之難,難在“千頭萬緒”與“千家萬戶”的交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僅要整體推進、面上發力,也要抓住關鍵、點上突破。深圳龍崗區推行“智慧網格”,利用AI算法預警安全隱患;杭州“城市大腦”接入社區數據,實時監測獨居老人生活狀態,自動觸發關懷服務,治理有溫度更有精度……這些探索實踐生動說明,數字化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治理思維的革命。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著力構建全域覆蓋、無縫銜接的網格體系,通過科學精準“劃網”、黨建引領“強網”、整合力量“入網”,全面夯實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底座,實現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協同,打破“九龍治水”困局。要依托數據驅動、云端協同,推廣線上黨群服務中心,精準畫像解決“供需錯位”,指尖辦事破解“時空壁壘”,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理醫保、養老等業務,投票、議事、監督“一屏搞定”。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基層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作用,不是“空對空”,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落在真正服務群眾上。要堅持把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基層治理的全部活動之中,用好新時代“楓橋經驗”,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初心,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智慧,以黨群服務中心為載體,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要健全完善“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制度機制,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與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對照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雙向認領、雙向服務,常態化組織在職黨員到村(社區)報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辦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實事和公共事務,繪就基層善治新圖景。